<<  < 2011 - 12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班级虚拟社区:高校学分制班级管理新模式*

王水兴

               (江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22

[摘 要]与学年制相比,高校实施学分制改革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的突出问题表现在师生之间、班级同学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交流。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班级虚拟社区可以有效提升学分制班级管理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水平,这是由虚拟社区与学分制班级管理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契合性决定的。

[关键词]班级虚拟社区;学分制;班级管理

近几年,报刊和网络上时常出现高校学生告母校的新闻,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相关调查也显示,众多大学毕业生谈起母校时感情淡薄[1]。深刻反思这一现象,笔者认为,这是高校实施学分制以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大学留给学生的记忆说到底实际上是大学里的“人”,是那些影响他们的老师和同学。是因这些“人”使学生对母校产生情感。而学分制带来的问题是它削弱了大学期间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班集体表现为高度的离散性和虚化性。探讨学分制下班级管理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学分制改革给班级管理带来的新问题

毋庸置疑,实施学分改革对提高大学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而积极的意义。但是,学分制改革给高校学生管理层面带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据笔者分析,这些问题在班级观念淡化、班集体建设变难、学生角色多样化等三个方面具有普遍性。

1.班集体表现为高度的离散性和虚化性,年级和班级观念淡化。高校实施学分制导致“同学不同班”、“同班不同学”,同一班级学生因为在一起上课的机会减少,班级学生在一起沟通交流机会也大幅减少。完全学分制班级中,学生的学习进度、课程表不尽相同,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离散性和流动性,班级凝聚感严重削弱。学分制班级同班同学之间的互动作用弱化,群体约束力也失去了作用,自我管制力差的学生出现了“懒松散”的情况。这就给学分制班级管理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挑战。

2.班级活动的内容、形式、场所因全面学分制的实施而受到冲击。实施完全学分制后,为满足学生学习的多样化要求,教学时间安排的较满。因此,学校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其传统的组织方式将受到影响。学分制形成了多变的听课群体,学生上课的地点也会越来越分散,上课的时间也不同,原自然班级实际已经高度虚化。这种情况下,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加大,工作量骤然增多。把一条简单的通知有效地传递到每名学生中去,就会比原来困难得多。学分制使班级没有固定的教室,班干部召集全班同学到一起开班会或举行其它活动就比非学分制班级困难的多了。因此,学分制下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由教室转向了宿舍、操场或校外,在新的场所如何开展党团教育,如何进行素质教育面临的新的挑战。

3.学生“单一角色”向“多重复合角色”转变,班级管理工作难度加大。为适应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要求,学生需要拓宽视野,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往往想超前获得社会各种角色的体验,如参加公关、营销等方面的课外工作或投入到其他形式的勤工助学活动中。与学年制相比,实施学分制后更有利于这些愿望的实现。这些尝试可能会促使学生实现跨学科学习,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也可能过早地涉足社会上的不健康的领域,影响其价值观念的形成。大学生的这种“单一角色”向“多重复合角色”转变,使得班级管理工作难度加大。

目前,为完善学分制改革,高校普遍探索建立“本科生导师制”,希望通过这个制度安排完善学分制改革、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笔者认为,“本科生导师制”对提高学分制下教学质量的作用还需要实践检验。在当前高校体制下,完善学分制改革最重要的是加强学分制班级管理。

二、建设班级虚拟社区可以全面提升高校学分制班级管理效能

虚拟社区,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是指由一些社区成员在局域网上进行频繁的社会互动而形成的具有文化认同的共同体及其活动场所。目前最重要的几种形式有BBSUSENETMUD,在国内逐渐形成以BBS为主、结合其他同步异步信息交互技术形成的网络化数字化的社区形式。本文所说的班级网路虚拟社区是由一个学分制班级的全体学生和相关政工人员、任课教师等组成社区成员、运用网络技术构建的一个网上虚拟社区。班级虚拟社区一般包含:BBS、社区通信、会员列表,在线聊天、成员像册等功能,它尽量提供现实社区所能够提供的各种交流和服务手段。建设班级虚拟社区是对传统班级管理工作的延伸和补充,是为应对学分制改革创新班级管理模式的一种探索。数字化校园的实现和网络成为大学生普遍首选的信息交流工具使建设班级虚拟社区成为可能。实践表明,建设班级虚拟社区可以全面提升高校学分制班级管理效能。

1.班级虚拟社区的透明性和公开性为学分制班级管理带来了全新的变革。班级虚拟社区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学生工作组织概念、界限和形式。借助网络的透明性和公开性,班级可实现开放性管理。班级以数据库为中心,通过互联网连通学校、家庭、社会。任何人都可以是受管理者,也可以是管理者。现实的辅导员管理,必然要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虽力求平等对话,但有时会在学生心理上造成居高临下的压力。由于班级社区是虚拟的,以网络为媒介,通过班级BBS交流则消除了这种面对面心理压力,使学生敢说敢言,真正实现了师生平等交流,真正体现了学生的班级主人翁的地位。虚拟班级社区表现出传统班级管理模式所没有的明显的优势,它实现了班级管理的透明化和民主化,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全面增强管理的功能和效率。无论是政工还是学干,班级管理人员由等级型变为水平型,管理组织结构由“金字塔”型变为“矩阵”型,班级虚拟社区实现了学生管理组织的优化,在诸如“评优”、“选干”、“学生资助”等需要大家参与的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虚拟社区的透明性和公开性大大增强了班级管理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2.班级虚拟社区的交互性和即时性有力地提升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交互性是班级网络管理的一大特点,依托这个网络虚拟社区在辅导员、授课老师、学生、学校分管学工管理的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之间,依靠QQQQ群、飞信(Fetion)Fetion群、E-MAILTOM-SKYPE、聊天室及网络公告栏等信息传输工具建立可以实现及时的、相互的、个性化的思想、信息交流。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交流,受管理者可以在网上论坛在线指导上发表自己的思想观点,讨论问题。管理者或教育者也可以针对某一专题预先设计好问题与答案,当受教育者访问该专题时,实现人机对话。由于这种交互的不可见性,可以使受教育者说出自己的思想观点,这是传统班级管理工作无法比拟的[2]51。在这种互动交流中学分制班级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3.班级虚拟社区的趣味性和新颖性使它成为班级和校园文化的新载体和新形式。班级虚拟社区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和影视等多媒体技术于一身,给班级活动带来了无穷无尽的乐趣。网络使学生变得轻松起来,学生可以通过课件来了解教育内容,甚至可以通过游戏来体验。班级虚拟社区还是一个同学间相互交流的平台。辅导员与学生的个性意识互动,创造性地营造班级文化,塑造班级形象,以此来促进班级建设和管理。建设班级虚拟社区有利于引导学生在网络交往中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和班级,增强班级凝聚力和认同感。在现实学习生活中,同学之间,由于个性心理发展的差异,部分同学间相互排斥互不往来现象与部分同学形成小群体现象并存,班级虚拟社区的构建,同学之间的交往将更加自由,缓解了心理的闭锁性,拓宽了交往面,加深了同学间的了解,一旦形成健康向上的班级舆论,班集体的教育功能将得到充分发挥,对于形成良好班级文化氛围、促进班级面貌改变是有积极作用[2]53

实践证明班级虚拟社区的是学生的网上家园,它增强学生归属感,增强班集体意识,弥补多校区办学带来的师生交往不足,促进学校教学、科研资源(教师的课程讲义、课件、研究课题等)共享,削减学生长时间离开家庭形成的心理和情绪负面影响,提高学校对学生心理和情绪管理和引导水平,有力地弥补了现实学分制班级的班集体意识的不足。

三、建设班级虚拟社区的基本做法

实施完全学分制后,班主任、辅导员的工作不是比以前轻松了,相反,对他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建设和维护班级虚拟社区的工作主要由辅导员和班主任来完成,具体运作过程中一些基本做法不可或缺。

1.收集拟建设的班级虚拟社区成员的个人信息,建设社区成员信息库。这是建设社区的基础性工作,为实行网络实名制管理奠定基础。社区成员信息应涵盖:姓名、个人基本信息(籍贯、年龄、住址、兴趣爱好……)、网名、E-MAILQQ号、个人网页、手机(电话)号码等内容。一般一个完全学分制班级全体学生都是社区的主要成员,此外还包括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教学单位的所有职能科室,如:学工、教学、科研、党务、行政、后勤的负责人的信息。教师社员除上述信息外,还应有教师本人的工作履历、科研课题等等,他们提供的信息越多越全面,越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了解,可以为社区发展提供最基本的信息支撑。

2.广泛征集学分制班级学生、教师和辅导员对社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为建设网上虚拟社区提供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实际的活动内容奠定基础。在此过程中,要通过召开学生、辅导员、政工干部和教师座谈会形式,明确网上班级虚拟社区建设的基本架构。力求突出“以生为本”,兼顾学校管理和教师教学科研。社区建设尤其要突出对学生的“实用”原则,比如校园学习、生活中所需要的表格下载、学工文件查阅、课外活动报名、勤工助学岗位、党务、选干、资助、评优评先、保研等学生关切的事务,能通过网络进行的尽量通过网络完成,确保虚拟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建设虚拟社区的网络形式--班级网站。在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建设班级网站是最关键的步骤。通常教学单位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应该作为班级网站的总协调人身份来牵头推动网站的建设。在申请运作经费、服务器采购、IP登记与报批等程序上领导层要给予支持。网页的具体设计和开发可以辅导员为核心、学生为主力来完成,关键性问题最后可由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决断。一个学分制班级虚拟社区应该包含哪些具体板块,原则上取决于班级成员的民主讨论结果,不应该有固定的模式,而且辅导员可以根据不同学期和时段推出新的板块,也可以根据班级活动设计新的网页内容。

4.组建以辅导员为核心、以班干为主体的班级虚拟社区管理和维护队伍。班级虚拟社区(网站)建成后,就像现实社区一样,需要社区管理人员。辅导员要以管理员身份申请一个班级QQ群号,开通飞信(Fetion)业务,制定社区管理规章,明确班干的社区管理分工,确保社区信息及时更新、及时传输到相关社员。辅导员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关切社员在网上论坛所提出的问题,并及时协调解决这些问题。通过社区公告栏(BBS)确保学校学工信息的上传下达。辅导员要在此过程中融合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积极正面引导网上舆论,不断促进虚拟社区文化良性发展,促进班集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规避因实施学分制带来的班集体意识淡化、班级认同感丧失倾向,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学分制的积极效用,减少它的消极影响。

必须明确的是,建设班级虚拟社区不是不要现实的班级,而是要通过这一形式克服因实施学分制给班级管理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促进现实班级的发展。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工作仍然要有相应的人员去开展,辅导员、班主任建制非但不能削弱还要进一步加强。概而论之,建设班级虚拟社区不是目的,而是加强和完善学分制班级管理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手段。

四、建设班级虚拟社区存在的困难及解决路径

考察目前国内高校网络虚拟社区的发展实践,笔者认为,当前我国高校建设班级虚拟社区普遍面临着一些亟需要解决的问题。

1.支撑虚拟社区的网络硬件物质保障还有待加强。发达的网络硬件平台技术是建设虚拟社区的物质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获得迅猛发展,很多高校已经建成了数字化校园。数字化校园一方面为学分制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撑,另一方面学分制改革又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高校信息化水平,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更便利的网络服务。与国际高水平大学信息化水平相比,我国高校的信息化水平还不够高,高校师生人人拥有一台电脑、一部手机,人人用得起电脑和手机短时间内还不现实。缩小这个差距,宏观上需要国家加强对整个信息产业的建设,微观上高校自身必须自觉适时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2.管理校园网络虚拟社区的教职工队伍建设亟需加强。班级虚拟社区日常维护和社区信息的更新主要依靠辅导员完成。由于历史和观念的原因,我国高校学生管理队伍建设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尽管国内个别高校提出实施建设“专家型辅导员”工程[3],但还未形成共识。辅导员队伍状况并未因为学分制改革而发生实质性变化,学分制班级管理大多还囿于原有的学年制模式的巢臼。随着数字化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日益成为高校师生的主要选择,建设高素质的、具有良好信息技术和信息素养的学生管理层政工队伍尤为紧迫。高校要从深化学分制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战略高度,提高辅导员准入门槛,创新辅导员管理体制和机制,切实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为实现管理方式的变革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保障,否则再好的管理模式都是空中楼阁。
  
3.虚拟社区活动内容还需要加强开发。师生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积极研讨与协作交流是班级虚拟社区发展的基础。高质量的交流互动为班级虚拟社区文化形成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据笔者调查,学分制班级学生期望这个社区可提供多项服务,如:学习指导、生活导航、就业服务、校园办事指南、休闲时空、考研加油站、领导意见箱、社会热点透视等等。就现有高校虚拟社区建设实践看,虚拟社区还需要更多贴近学生实际的高质量的活动内容。辅导员要在实践中逐步开发新的社区活动内容,以增加社区成员的交流互动,促进社区的发展。

4.虚拟社区信息安全问题要引起重视。鉴于我国网络管理还不规范,这就为网络违法行为提供了可能。为净化校园网络环境,目前我国高校网络积极探索实行实名制管理。但是仍然会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社区成员在网络聊天室、即时通讯群组、论坛、BBS上泄露的个人信息从事违法活动。这些违法行为严重损害了网络用户的正常网上生活。为保障班级虚拟社区成员的信息安全,社区管理员(辅导员)要加强对学生的信息安全教育,引导社区成员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这对促进社区的健康运行和发展,规避网络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科技大发展的时代,网络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引起了不同程度的变革,网络也已经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就高校班级管理而言,班级虚拟社区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它优越的班级管理功能和作用将随着实践的发展逐步被高校管理层所认同。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笔者相信,班级虚拟社区会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将为提高高校学生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增添新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璐.母校敬意:一种濒临灭绝的学生情感[J]. 教育与职业2007,(19):42.

[2] 薛文平.网络环境下的班级管理——探讨远程开放教育中的班级管理模式[J].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07,(4.

[3]耿俊伟.华中科技大学:培养“专家型辅导员”引导学生成长.中国教育报[N].2008-10-153.

 

 

 

The virtual community of the class : the new management model for the credit system class

WANG Shui-xing

The mathmatics and information college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22)

Abstrac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class with a group in a whole year, a reform that the college implements the credit system brought about some problems on the class management. These problems highlights that there is a lack of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among the students and between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class of virtual communities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management of the credit system class and the level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to mee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depends on that the virtual cummunity fits highly the management of the credit system class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Key words: the class of the virtual communitythe credit system; the class management

 

 

全文字数:6200

课题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子课题“创新高校学分制班级学生德育工作模式研究与实践”(编号:HXDY-GXLX-015)江西省教学改革课题:建设教育虚拟社区:创新高校学分制班级管理模式研究。(编号:JXJG-08-2-24)

 



 

  • 标签:所思所想 
  • 发表评论:
    天涯博客欢迎您!